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麻豆-成人xx视频免费观看-欧美性天天影院欧美狂野-1024在线观看你懂的

公司新聞

“十三五”信息化應用規劃編制建議

2018-03-18 22:21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信息化在企業轉型升級、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以及國際競爭中均具有關鍵作用,成為推動經濟社會變革的重要力量。當前,我國正在研究編制信息化應用的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即2016到2020年的規劃,這是一個具有重大標志性意義的全新規劃,將開啟未來五年信息化建設的新篇章,需要高度重視。

         信息化規劃是一個立足現狀、面向未來,按照業務戰略要求研究設定IT戰略目標、建設原則、重點任務和實施措施,以及具體信息系統設計、投資估算、Roadmap和IT治理機制完善建議的系統過程。要制定一個科學的五年專項規劃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首先要明確現狀和問題,找到不足和差距,為進一步改進提供依據;其次要洞察未來的發展趨勢、明確未來的發展環境;第三,要明確未來的目標和實施步驟,抓住重點,提綱挈領,才能在紛繁復雜的環境面前不至于顧此失彼甚至迷失方向。有鑒于此,本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信息化應用的成就與問題,第二部分介紹未來幾年信息化應用可能會出現的新趨勢和新方向,第三部分對如何制定規劃提出幾點具體建議。但愿本文能對您制定“十三五”信息化應用規劃有所幫助。


    一、“十二五”期間信息化應用的成就與問題


    1、信息化建設取得的成就


    到“十二五”末期,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信息化建設均得到了各界的高度重視,多年的IT投資和建設使信息化效果初顯,取得了如下幾方面的成效:


    (1)信息化的重要性和意義已得到共識


    意識決定行動,意識是行動的先導。對信息化的認識水平決定著信息化的建設層次。長久以來,大家普遍認為,影響信息化發展的主要障礙是資金不到位,領導不重視,業務人員不支持。但在“十二五”期間,這種形勢已發生重大轉變。目前,大多數領導已經開始高度重視信息化建設,認識到信息化是實現深化改革、業務創新的重要手段,紛紛強化組織領導、完善管理制度、加大資金投入、開展重大信息化建設項目,各業務部門也積極參與、出謀劃策,大家對信息化寄予的期望值越來越高,重視程度與日俱增。


    (2)信息化應用逐步深入,全面支撐業務運營


    我國信息化發展與世界各國一樣,經歷了從“點”到“線”,連“線”成“面”,再從“面”到“體”的發展過程。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信息化首先在局部和部門內部開展,被稱之為“點上的應用”。隨著網絡的發展,逐步建立各種業務信息系統,即“線上的應用”。其后,為了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和業務工作協同,在“點”和“線”的基礎上,開始建立“面”上的應用。隨著各個層面、方面應用的完善,整個組織、地區、行業的信息化管理逐步完善,逐步實現上下游價值鏈一體化、多層面垂直一體化,并最終使業務得到立“體”化支撐。


    (3)信息化從技術驅動開始向業務和戰略驅動轉化


    信息化建設初期,由于組織對信息化的認識不足,信息化發展模式是技術驅動,發展的動力主要來自于IT技術廠商。隨著信息化效益的初步顯現,組織的信息化意識逐步增強,信息化逐步向業務驅動轉化,業務和IT部門在業務與管理創新方面的合作日趨緊密,IT與業務的一致性大大提升。伴隨著外部環境的深度變革和信息化的創新應用,信息化建設在某些行業正逐步邁入戰略驅動模式階段,業務和IT深度融合、深度協同,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下,將實現跨組織、跨行業、跨地區的全社會協同,形成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格局。


    2、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看到成績的同時,人們也開始認識到信息化建設的艱巨性和復雜性,發現目前存在的問題仍然很多。


    (1)缺乏總體架構設計,信息化建設仍然處于無序狀態


    中國企業信息化經歷了近三十幾年的歷程,這既是快速發展的三十年,也是無序探索的三十年。普遍存在的最主要問題可以概括為:條塊分割、孤島叢生、重復投資、低水平重復建設等問題在不同行業、不同組織不斷上演。出現這種問題是與信息化的建設模式息息相關的,信息化一般會經歷一個從分散到集中、從構建滿足部門需求的孤立系統到整合的過程。這個過程造成的一個嚴重后果就是“信息孤島”,經過若干年建設了一堆僅能滿足部門任務的孤立系統,雖然實現了部門效率的提高,但組織的整體效率并沒有隨著IT投資的增加而同步提高,既不能保證數據的有效共享,也不能支持業務運營的一體化。


    (2)重硬件和應用系統建設、輕數據分析和利用


    從信息技術自身來看,IT大致可以分為硬件基礎設施、應用系統和信息資源三部分。信息化建設初期,人們更加重視有形的硬件,更多的人力、物力投資到網絡、服務器等硬件設備上,而對軟件等則相對忽視,出現了“重硬輕軟”現象;到“十二五”階段,這種現象在絕大多數組織內已不存在,大家對軟件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軟件與業務的融合越來越緊密。但此階段卻出現了“重系統輕數據”的問題,對數據的分析、利用重視不足。在許多人眼中,信息化建設與系統實施可以直接劃等號,反倒忽視了最最寶貴的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信息化僅能滿足最基本的業務流程電子化需求,難以滿足領導層的決策需求,總體的效益和效果仍不盡如人意。


    (3)不能滿足業務快速變革,IT反成為業務的掣肘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市場要求組織能夠迅速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但現有的信息系統建設卻成為了業務變革的障礙?,F有的信息系統建設方式成本高、周期長,難以適應業務的快速變革;系統架構缺乏靈活性、變更困難、可擴展性差,也導致在業務發生變化時系統難以隨之優化。這兩方面的原因導致組織在進行系統建設時左右為難、進退維谷。


    (4)機制完善滯后于系統建設,深層次問題仍然突出


    有效的IT治理機制是信息化建設成功的制度保障。在進行信息系統建設的同時,許多組織也在同步完善治理機制,優化制度和流程,但到“十二五”末期,IT治理體系仍然存在很多共性問題,包括IT組織結構不健全、地位仍然較低;IT與企業發展戰略、與業務一致性不夠;IT投資的業務價值難以衡量;IT需求難以在整個組織內容統一管控;IT成本難以持續降低;難以全面保障信息安全;IT風險控制機制不健全等。這些制度層面的問題不解決,信息化應用就難以持續深入。


    應該說,這些問題大都不是在“十二五”期間才產生的,都是一些老大難問題,如果沒有新的理念、思路、方法、工具,這些問題在“十三五”恐怕也很難解決。幸好,信息化建設領域正在進行的新技術革命和新管理創新浪潮為這些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新的契機。


    二、“十三五”信息化應用的“新常態”


    要制定一個科學、合理的五年規劃,除了要了解現狀及問題,更要洞察未來的發展趨勢??傮w來說,“十三五”期間,信息化應用將進入一個“新常態”。所謂的“新常態”并非一個簡單的概念,而是有著十分豐富的內容,關系到信息化發展方式或發展模式的根本性轉變,關系到各個方面的再平衡問題。其中的“新”主要體現在新形勢、新技術、新管理和新重心等幾個方面,下面就一一加以闡述。


    1、新形勢:信息空間安全提升到國家安全層面


    所謂新形勢主要是指黨和國家對信息化應用的大政方針政策。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在信息化應用方面主要有兩大重要部署,一是進一步提升信息化的地位和作用,信息化成為新“四化”之一;二是加強信息空間安全建設,這兩大政策都將深度影響“十三五”信息化應用的發展。近兩年來,黨和國家領導人在信息安全方面的一系列高屋建瓴的指示不僅會影響信息化建設的側重點,更有可能重塑中國信息產業的總體發展格局,為民族信息產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空間。這就決定了我們在制定“十三五”信息化規劃時一定要將信息安全、IT設備自主可控等作為重點加以強化。


    2、新技術:“云大物移智”等新IT將大規模應用


    目前,一場以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應用、智能控制技術為核心的“新IT”浪潮風起云涌,在“十三五”期間的幾年內,它將重塑傳統的信息化應用模式。如何形成嶄新的“IT世界觀”,并將思考和行動付諸變革成為“十三五”期間信息化應用規劃的關鍵。


    所謂“新IT”就是不同于傳統IT的一種新型IT架構,服務化、智能化、自適應、隨需而變是其主要特征。傳統IT的主要要素是網絡、計算、存儲、基礎構架、操作系統和系統軟件,新IT的主要要素是移動應用、云計算、大數據和物聯網;傳統IT的本質是信息技術,新IT的本質是智慧技術;傳統IT的價值僅僅是支持傳統商業效率提升工具,新IT的機制是顛覆傳統商業邏輯、組織邏輯、行政邏輯,建立新邏輯。“十二五”期間,“新IT”已經初露鋒芒,在“十三五”間,新的技術將會和應用創新進一步交錯互動、螺旋式演化,解決信息化現存的難題,推動業務創新和信息化應用持續走向深入。


    (1)未來幾年信息系統將進入移動應用時代


    目前,移動互聯網的興起正在演化為一場作用廣泛、影響深遠的顛覆性革命,新的業態和新的商業模式不斷涌現,紙媒、零售、電信、金融等行業先后受到沖擊。移動互聯網的創新,新業務形態、新商業模式的不斷涌現,對傳統產業的發展和轉型升級形成倒逼機制。隨著移動互聯網和智能終端的興起,信息系統也將快速進入到移動互聯時代,積極擁抱移動互聯網思維,跟上移動互聯網時代發展速度,實現業務創新和移動互聯網轉型是未來信息化建設的重中之重。如何利用移動信息化進行業務或商業模式跨界創新,未來的想象空間巨大。這也是“十三五”規劃的核心內容之一。


    (2)云計算將從底層(IaaS)向中間層(PaaS)躍升


    在整個“十二五”期間,云計算都是一個熱門詞匯,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都對云計算寄予厚望。近幾年,云計算基礎資源加緊布局、核心技術逐步完善、服務租賃的意識日趨深入人心,這些都為云計算技術的廣泛應用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但目前風起云涌的云計算浪潮大都集中在IaaS層面,充其量僅是IDC租賃的升級,在PaaS和SaaS層尚無太多建樹,與理想中的云計算還有不小的差距,還難以真正解決“IT快速適應業務變革”的需求。在“十三五”期間,云計算的PaaS層將逐步成熟,將會真正重塑IT的架構模式:IT基礎構架是由標準化的底層(IaaS)加上抽象化的中間層(PaaS)構成,抽象化的中間層包裹標準化的物理層形成的新IT基礎構架,支撐最上層的個性化應用,實現應用的快速開發和部署,最終支持業務的個性化、快速化變革。


    (3)大數據與云計算的融合將使其走入尋常百姓家


    應該說大數據也不是新概念,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在其《第三次浪潮》一書中,將大數據贊頌為第三次浪潮的華彩樂章。從2010年,大數據一詞被麥肯錫提出后,僅僅幾年時間里,大數據技術迅速爆紅,并快速從炒作走向應用。但直到“十二五”末的2015年,大數據技術仍然只是BAT等少數幾家互聯網公司的專利,其復雜的技術和高昂的成本使普通的組織不敢望其項背。“十三五”期間,大數據技術將與云計算融合,市場中將會出現大量面向行業應用的大數據云平臺,為政府和企業提供面向海量富媒體數據的深度信息分析技術服務,將使政府和企業擁有更多可獲資源和數據服務,進而提升其信息利用和決策能力,真正使這一技術飛入尋常百姓家。


[page]    (4)物聯網及智能管控技術將取得更深入的應用


    物聯網及智能管控技術誕生已有幾十年的歷史,目前,公共基礎設施和服務系統領域是其主要應用戰線。“十二五”期間,在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教育信息化、智能工廠等方面,出現了大量的創新服務,使人民群眾在兩化融合的條件下得到了實惠。未來幾年,基于傳感技術的“物物互聯”和基于移動互聯網的“人人互聯”以及它們的集成應用,將使社區、交通、醫療、教育、消費、物流等服務平臺和城市現代化走向更高水平,其發展前景不可限量。


    3、新管理:企業架構理論將得到廣泛認可


    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孤島”、“煙囪”等問題,表面上是技術問題,但究其本源確是管理問題。如果不能從管理上進行革新,僅在技術上著力,未來幾年還會在困境中不能自拔。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轉變信息化的管理和建設方式,需要一套全新的、科學的理論體系指導,使信息化建設從局部規劃和設計向全局規劃和頂層設計轉變,最終走向可持續發展的軌道,這套方法就是企業架構理論。


    所謂企業架構是一種對組織多角度的綜合描述,它反映了組織結構+流程+技術的總體設計和安排。企業架構是連接業務戰略、融合先進技術趨勢,指導業務優化和信息化方案設計的重要手段,是承接業務戰略與IT之間的橋梁。


    基于企業架構的管理可以幫助組織實現如下目標:搭建業務戰略與IT間的溝通橋梁,建立一種全新的信息化建設模式,確保業務戰略目標的實現;可以清晰勾勒出未來信息化的遠景目標及未來信息系統架構模型,指導組織制定科學、合理的信息化規劃;幫助各個業務條線進行優化和整合,創新運作機制,減少和消除職責重疊或盲區;可以有效地指導系統集成和整合,是“信息孤島”整合的利器;可以規避、減少信息化項目風險,提高投資回報、節約成本;可以有效加強大型組織的信息化建設過程管控,提升總體IT治理水平等??傊?,以企業架構為主線的信息化建設方法是確保信息化支撐業務發展、實現信息系統集成整合、信息資源共享的必由之路和關鍵一步,是保證信息化建設質量更好、建設效率更高、建設費用更低的重要舉措和科學方法。


    “十二五”期間,我國已有部分大型的政府和企業開始嘗試進行架構的梳理和優化,TOGAF和FEA等架構框架也開始受到重視。相信在“十三五”的幾年間,將會有更多的組織引入企業架構體系,從戰略高度將信息化建設與戰略目標進行匹配,并具體落實到業務流程優化和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形成全視角的企業架構資產,最終構建以企業架構為核心的信息化規劃--投資--建設--運行全周期管控體系。


    4、新重心:數據應用將成為信息化建設的核心


    隨著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政府和企業積累了大量的業務數據,如果說信息系統是企業的“血管”,那么這些數據就是“血液”了。應該說這些“血液”才是信息化建設和管理的核心,但過去大家往往對“血管”更加關注,更關心如何通過信息系統固化和優化業務流程,實現業務的電子化處理。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意識不足,沒有認識到數據和信息資源的價值;第二,工具和技術不足,缺乏有效處理多種類型、不同格式數據的能力;第三,需求不足,信息化主要還是滿足業務操作和中層管理的需求,真正數據分析挖掘的需求和動力不足。隨著大數據等技術的成熟,信息化建設的重心將逐步從 IT(信息技術) 向 DT(數據技術) 轉化,從以流程為中心向以數據中心轉化,未來信息化建設的重心將是如何對組織內外部的數據進行深入、多維、實時的挖掘和分析,以滿足決策層的需求,推動信息化向更高層面進化。


    總之,“十三五”期間,信息化應用和建設將出現諸多新的特點,這些新特點將成為未來幾年的“新常態”。信息化應用將進入發展階段轉型的關鍵期,信息化建設的技術、理念、理論、模式,以及評價標準等都已發生或將發生重大變化,需要用全新的理念和方法去籌劃。因此,面對“新常態”,“十三五”期間的信息化應用不能再沿用原有的發展模式,而是要突破發展慣性和路徑依賴,順應時代潮流,不斷探索發展的新動力,不斷創新發展的新模式,才能實現持續發展和基業長青。


    三、“十三五”信息化應用規劃編制建議


    “十三五”信息化應用規劃不僅會決定未來五年信息化建設的目標、方向、策略、步驟,進而還會影響到業務的創新和發展,需要認真研究和應對。不同的行業其業務模式差異顯著,信息化水平和重點也大相徑庭,在有限的篇幅內難以一一論述,在這里僅就信息化應用規劃的一般原則和方法做一些闡述,謹供各位借鑒。


    1、以創新為主線指導規劃制定


    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明確提出要推動大眾創新、萬眾創新。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未來幾年都會面臨創新服務、創新管理、創新業務模式、創新業務流程的挑戰。能否將共性的IT技術與個性化的業務模式結合以創造出新的業務能力是未來信息化規劃的重點,也是評價信息化規劃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標之一。


    創新是一個抽象的詞匯,每個行業、組織的信息化和業務創新也不相同,但如果加以分析會發現也會存在一些共性,如從以產品為中心向以客戶為中心轉化,從分散運作向一體化運作轉化,從關注內部向生態鏈共贏轉化,從關注單個業務環節向關注全生命周期轉化,從依靠傳統渠道向依靠網絡渠道轉化,從以流程驅動決策向以數據驅動決策轉化等,在這些方面的創新都離不開信息技術的創新性支持。每一個組織在制定信息化的“十三五”規劃時都要集合全員的智慧,以創新為主線,想以前不敢想之事、發以前不敢發之聲,利用信息技術無窮的力量去進行業務模式、管理模式、服務模式的創新。


    2、以總體架構方法為指引加強整合


    中國很多組織已經走到了系統集成與整合的十字路口上,但如何集成卻莫衷一是。過去幾年的在集成方面也有過很多的探索,從中間件到ESB再到SOA,大都是從技術角度發力,雖然解決了一定的問題,但仍難以根治“孤島”這一痼疾。其實國外的政府和企業也曾遇到類似的困境,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歐美的政府和企業探索出了企業架構這樣一套完整解決系統總體設計和集成的方法論,并歸納出TOGAF、Zachman、FEA、DoDAF等不同的架構框架。到目前,這些架構框架都已經過實踐的反復驗證并走向成熟,已成為國外先進國家政府和企業進行系統總體設計、整合和優化IT治理的主要指導工具和方法。中國的政府和企業也應下定決心,將企業架構梳理和優化作為“十三五”的一項重點工作,以企業架構為指導,梳理和優化組織的業務、應用、數據和技術架構,通過先進、前瞻性的企業架構設計來牽引業務需求,同時引領新的IT解決方案,為業務創新、系統建設和整合、IT治理優化提供基礎,使信息化工作真正走向正軌。


    3、以新IT引入為手段更新IT框架


    新技術可以帶來新的可能,新技術也為解決舊有難題帶來了新的契機。目前的大數據、云計算、移動應用等新技術主要應用在互聯網企業中,使得互聯網企業的信息化水平遠遠超越傳統組織。在未來的“十三五”期間,新IT技術將從互聯網公司向傳統的政府、企業組織滲透,推動傳統企業IT架構的更新和優化,并打造新的“互聯網+”模式當然,隨著技術的發展,還會有更多的新技術涌現,面對這種形勢,傳統組織要建立IT技術管理機制,跟蹤新技術的發展趨勢,在合適的時機引入新技術,通過新技術推動業務創新。


    4、以數據分析應用為重心提升應用層次


    隨著數據量的累積和數據處理技術的成熟,未來信息化建設將從關注系統實施向關注數據分析方向轉化,成為“十三五”信息化應用的新重心。傳統組織要做好數據的分析和挖掘有如下幾個關鍵點:第一,擴展數據來源,整合多種渠道、多種類型的數據源;第二,引入低成本、易操作的數據存儲、分析工具,為大量數據的分析和挖掘提供技術基礎;第三,加強數據的治理和管控工作,做好數據質量管理、安全管理工作,在整個組織范圍內優化數據標準,健全元數據、主數據管理,增強數據的一致性。這幾個關鍵點要作為重點寫入“十三五”規劃之中。


    5、以治理機制完善為保障優化管理水平


    IT技術與IT治理體系是信息化建設的“兩翼”,兩翼齊飛才能做好信息化工作。“十三五”期間,在IT治理方面要重點完善以下幾點:第一,完善IT組織,重點優化企業架構、IT標準、IT需求管理等崗位;第二,完善IT需求管控機制,以企業架構為基礎進行IT需求的治理優化;第三,完善IT成本管理機制,以盡可能低的成本滿足日益高漲的需求;第四,完善IT風險管控機制,遵從外部法律法規;第五,加強信息安全管控,尤其是新IT的安全管控,同時提高國產化技術的比例;第六,健全數據治理機制,重點完善數據標準化和數據質量管理機制;第七,完善IT運維機制,尤其是“混合云”技術下的運維機制完善。


    總之,“十三五”期間,我國的信息化發展將進入一個全新的、高速發展的時期,期間既有機遇也會遇到諸多風險。面臨復雜的形勢,我們要保持冷靜頭腦,加強統籌規劃和頂層設計,科學判斷和準確把握好信息化發展趨勢,并采取有效和適宜的措施,處理好影響信息化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實現信息化建設高效、快速和可持續發展。